365wm在城市更新中“接力”城市记忆 新中国第一个甲级体育场焕新归来新华网重庆12月30日电(韩梦霖)这是一场跨越近70年历史的“记忆接力”。12月30日,大田湾-贺龙广场-文化宫片区保护提升工程正式开放投用。作为20世纪50年代重庆三大标志性建筑中的两个——大田湾体育场和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以及重庆人熟悉的贺龙广场,历经两年的保护提升工程,重新与市民见面。
12月30日上午,大田湾体育场内人来人往,接到大田湾体育场对外开放的消息,一些运动爱好者和附近居民在第一时间来到新场地运动打卡。在片区另一头的劳动人民文化宫也同样热闹,整洁宽敞的广场上正举办重庆市总工会职工摄影展,用“老照片”回忆历史,用“新照片”展望新重庆。
走进焕新归来的大田湾体育场,扑面而来的是深厚的历史底蕴,作为新中国修建的第一个甲级体育场,这里承载了“体育强国”梦,也见证了重庆体育的数十载历史。大田湾体育场还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完美体育官方网站,体育场的碉楼、红墙、拱窗、白玉栏杆等元素充满浓郁的中国风和民族特征,其椭圆形的建筑平面又体现出与国际接轨的特点。
据中建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田湾体育场改造工程以文物保护为前提,旨在通过修缮保护重现体育场原貌,再现城市文化脉络、感知历史温度。
其中,2000平方米的红墙墙体在保证文物最小干预原则的基础上采取了墙体加固措施,让红墙既达到恢复历史风貌的效果,也更加安全;体育场的看台在修缮的基础上保留了原有风格;两侧的碉楼重新修缮上漆,极大地还原原有风貌;场内的2万余个座位,选用与原本颜色相近灰色座椅重新安装翻新。
“通过历史照片以及修建时的设计图纸,边修边做‘建筑考古’,既还原了体育场刚建成时的样貌,也保留了20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造后的背立面,可以说承载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记忆。”大田湾体育场文物保护修缮方面的负责人胡斌介绍。
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的保护提升过程同样也注重“修旧如旧”,还原地标建筑当年的风貌。重庆市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相关的老式图片资料,聘请专业雕塑家恢复了原设计在正立面的工农文化浮雕装饰,同时还恢复了文化宫大剧院外面两个火炬装饰,尽力还原当时的样貌。
对于重庆而言,位于渝中半岛人文中心核心地带的大田湾-贺龙广场-文化宫片区承载了辉煌的城市记忆和深厚的历史情感。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为提振城市信心、造福人民群众,以“建设人民的生产的新重庆”为奋斗目标,由、刘伯承、贺龙亲自主持,山城人民共同劳动参与,高标准建设了大田湾体育场、劳动人民文化宫等标志性建筑,成为了重庆体育、文化的重要活动中心,该片区也是以“西南大区”传统风貌为特征的历史人文集中展示片区。
随着时代变迁,这一片区面临设施功能滞后、公共空间品质不佳、文化形象削弱、市民共享疏离等问题,亟待保护提升。在城市更新中留住“城市记忆”,不仅要还原历史原貌,更要优化提升功能,绘就城市新颜值,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胡斌表示,大田湾体育场通过此次保护修缮,不仅恢复了历史风貌,也恢复了体育运动的功能,今后可以举办各类民间体育活动。同时增设了篮球场、网球场、门球场等设施,拓展了全民健身功能,未来这里也将成为一个全民健身的“体育公园”。
大田湾体育场和劳动人民文化宫在保护提升的同时,也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配建地下车库,新增近1500个停车位并对外开放,满足市民停车需求,缓解两路口片区“停车难”的问题。
不仅如此,通过新建一座长125米、宽18米的人行天桥,将大田湾体育场和劳动人民文化宫串联起来,实现了人车分流。人行天桥配套修建了两座扶梯和三个升降电梯,提升了市民出行的舒适性、便捷性。在贺龙广场上打造的中轴文化通廊,使用了沉稳古朴的花岗石地砖铺装,两旁种植的黄葛树、榉树等重庆特色树木,与黑白色的白玉兰花灯柱相间设置,并添设了部分休憩设施。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城市提升统筹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大田湾-贺龙广场-文化宫片区保护提升工程的开放投用,将进一步延续城市文脉、优化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色、改善城市环境,让历史建筑焕发出新的风采,彰显文化风貌片区的独特魅力。